书籍详情
收录时间: 2020-06-22 00:16:23
淨土法門。所以稱神珠者。葢佛德圓融。隨心發現。如摩尼寶。有願必遂。經云。諸佛正徧知海。從心想生。是故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既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則知是心作九界。是心是九界。世出世法。無不由心而作。無不即心而是。故楞嚴云。知其本因。隨所緣出。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如是則十方虗空。微塵國土。皆是心中之物。離心之外。更無一法可得。故知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十萬億剎之遐方。的是唯心之淨土。八萬四千之妙相。得非本性之彌陀。余從前捨西方極樂。別言唯心淨土。捨萬德慈尊。別言自性彌陀。背樂邦之慈父。墮死水之深坑。真可哀哉。戀西大師。盡棄舊習。力究此宗。見時人之謬解。愍自己之前非。集諸聖之誠言。闡一乘之妙旨。名之曰淨土神珠。欲令修淨業者。了知現前一念具無量義。信彌陀依正。還在西方。西方依正。不離本性。迴神億剎。實生自己心中。孕質九蓮。豈逃剎那際內。神珠之義。良在於斯。予深愧下愚。無言可讚。聊記親聞。以表師志云爾。
阅读源
联系站长索引该书籍 交流群:389887808
ID 源名 最新章节 状态 响应时间 操作
热门小说
作者:木瓜黄
作者:我吃西红柿
我叫孟川,今年十五岁,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
作者:忘语
一名在无数凶徒中长大的亡命少年,在从被囚之地逃出升天后,又机缘巧合下另换身份,进入某一修炼宗门中,从此一个无法想象的大千世界向他敞开了大门,但阴差阳错下,又不得不面临随时可能丧失神智,化身成滔天魔物的杀身危机…… 《凡人修仙传》续作,《《凡人修仙之仙界篇》已经在起点中文网上传了,欢迎大家继续支持哦!
作者:霉干菜烧饼
一份兼职合同,让叶帆成了冰山女总裁的冒牌男友,只想赚点小钱,过安逸日子的他,从此身边美女如云,风波不断。“那啥……美女,男友转职老公,额外加钱不?”
作者:随风漫步
太古异兽利爪捏碎诸天星辰,域外邪族发出惑乱众生的嘶鸣,黑暗深渊中的妖魔睁开了邪异的血瞳,远古诸神从沉睡中苏醒。这是一个大争之世!人族强者以利剑问鼎苍穹,在诸天万族中挺起不屈脊梁!楚剑秋偶得混沌天帝诀,从微弱中崛起,踏上万界征程。一念崩星海,一念裂苍穹。一念诛妖鬼,一念葬神魔!俯瞰诸天神域,谁敢争锋?这,就是天帝之威!
推荐小说
作者:若罗严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鹊封竹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时与非时。善思念之。诸比丘言。如是世尊。当受教听。佛告诸比丘。是中何者为时。何者为非时。比丘当知。
作者:安世高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崛山中。与大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眷属俱。亦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皆悉集会。尔时信相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有地狱饿鬼畜生奴婢。贫富贵贱种类若干。唯愿世尊。具演说法。若有众生闻佛说法。如孩子得母。如病得医。如羸得食。如暗得灯。世尊说法利益众生亦复如是。
作者:代涓
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以孔子思想为宗源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言。它是世界文化史上富于特色的、影响巨大的文化系统,是今日中国文化之 “根”、之“源”。如今,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立志?如何孝顺父母、友爱亲朋?如何协调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调 整好自己的心态?如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如何应对挫折、失败、困难、如何获得人生的幸福?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如何成功又受人尊敬?……这些问 题,孔子及其儒家学说都能做出完美的解答。 司马迁写《孔子世家》,说孔子德行高不可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自己“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虽然不能达到孔子那样的境界,但我们应向往他, 追求他,从他那里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烦恼,并有更智慧的生存和更稳实的出发。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孔子,聆听先哲教诲。做一个好人,一个有修养的 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竺法护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罗阅只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俱受岁。彼时尊者大目揵连告诸比丘。诸贤。比丘受岁者。君当说君当教授。君当教诫君当爱念。谓第一故。何以故诸贤。或有人反戾难教与恶法俱。谓梵行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云何诸贤。反戾难教。谓梵行与俱者。亦不说亦不教授。亦不教诫亦不爱念。彼人谓第一故。此诸贤。或一人恶求与恶求俱。诸贤。谓彼人恶求与恶求俱者。
作者:慧净
窃以。法身无像像。因有像之机。净土无方。方因有方之感。虽复至理凝寂道绝名言。大悲善巧随三转醍醐尘沙出俗。契之者必同其本。化之者或异其流。是以弥陀种觉居妙刹以弘道。释迦能仁处娑婆以接物。净土之内。根易调。秽国之中。刚强难化。开三因以运四生。布九品而摧五痛。六方诸佛。现于三千。证得往生。言无虚妄。缘众生空而不舍大悲。观如来寂而不失敬养。虽知□□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可谓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不□□而建立诸法者。佛说阿弥陀经者。乃劝生净土不退菩提者也。皎三明以像秋月。振四辨而类春雷。赞净境以示西方。美胜因而指东土。班自我口。畅之彼心。以觉合机。故称佛说。阿弥陀此云无量寿。光明说法徒众皆悉无量。为引物情。偏标寿名故名。无量。经有二义。训经训常。众圣所游。曰经古经今。恒定曰常。故名佛说阿弥陀经。
作者:佚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