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湛然
略述教观门户大概。今家教门以龙树为始祖。慧文但列内观视听而已。洎乎南岳天台。复因法华三昧。发陀罗尼。开拓义门观法周备。消释诸经。皆以五重玄解十义。融通观法。乃用五科方便十乘轨行。言五重者。一切经前五义玄释。名通义异。以总冠别。谓释名。出体。明宗。辨用。判教。自法华前诸教未合五重皆粗。来至法华名等俱妙。广如玄文十卷委释。言十义者。一先明道理寂绝亡离不可思议。于一寂理不分而分。离开诸谛。谓四四谛七二谛五三谛等。若开若合权实道理冷然可见。二能诠教门。纲格槃峙包括秘露。谓渐顿不定秘密藏通别圆。得此八意。一代声教化道可知。三经论矛盾言义相乖。不可以情通。不可以博解。
作者:(隋)智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作者:慧思
鹤林示灭而来贤圣应世者非一。咸以六度万行通达大智。安住于法界拔济于群迷。金文宝轴具载于诸法之藏。若夫空一切法证一切性。不于三界现其身。意达正觉之真源显毗卢之实相。则见乎南岳大师之止观也。大师灵山佛会之圣众三世化缘。于衡岫密承佛旨亲听法音。总马鸣龙树之心要。具菩提涅槃之了义。故著止观上下二论遣真妄于一念。明体相之无迹。空拳舒手无物可见。则止观之理自是而显。寂照其门由是而入。为出世之宗本作佛种之导师。不历僧祇直超圣位。嗟夫斯教虽大显示启来者。而人世未之普见流于海外。逮五百年咸平中日本国僧寂照以斯教航海而来复归。圣朝天禧四年夏四月灵隐山天竺教主遵式将示。生生之佛种咸成上上之胜缘。乃俾刻其文又复以序为请。重念如意称珠已还。合浦虚室生白坐见法身。顾钻仰之未至抑称赞之无取。但愿一切信心见者能修。修者能证。对诸境而不动。于诸法而无染。一受不退一得永得。尽未来际常与南岳大师俱生行如来事焉。
作者:湛然
第一所传部别例者。总指一部。以为圆顿佛乘正行之大体也。大意文初虽有数处。三止观结。但泛尔借名结义。非为即为三种行相。以大意中文略意广故。用三一收束结撮。应知部内意唯在顿。故序中云。大意在一顿。以略冠广不可差殊。又示处中云。圆顿文者如玉泉寺所记。下文虽有四教八教。思议不思议相待绝待。皆为显于圆顿一实故。大车文中以思议相待等。而为仆从。实相妙理以为车体。无漏妙观以为白牛。自余诸法皆庄严具。故知此部更无他趣。
作者:梁肃
奇哉。救世明道之書。不圖復行於今也。使王公大人知有此書。必不至信讒以廢毀。使搢紳先生知有此書。必不至立論以觝排。使啟禪關者能讀此書。其肯以教外別傳自欺乎。使尋經論者能讀此書。其肯以分別名相自困乎。矧欲使薄海內外家藏此書。展轉開導。了達此義。又孰肯貪於粗弊五欲而不早求解脫者乎。是皆內教弟子護持教法之大略也。子貢好辨。孔道以明。孟子巖巖。功堪禹。斯言槩之。誰曰不信。
作者:吴应箕
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墨子曰:“昔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七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下,其修至于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是?”读书者当观是。
作者:义净
若见女形相  及以艳娇姿   愚人不了知  妄生淫染意   佛说膀胀等  蠲除淫欲念   能随世尊教  得胜果非余   戒净有闻思  策励常修习   系念观诸境  斯为解脱因   若人有嗔染  及昏沉睡眠   掉恶作并疑  此五遮修定   少闻与众居  鄙事情欣乐   爱身并受用  亦能遮定心
作者:天溪
荊溪註解三部。均提大義。而於輔行事實尤為詳晰。但湛師著述之時多。講說之日少。故於科章殊遜劼毖聯貫之妙。後人謬稱荊溪三部必要謹遵。以念註解為講經。讀科為家法。甚至猜科為註。扯註為科。牽合訛蔓。祖意翻晦。昔天溪老人唯提大師義意。立科講授。文旨昭明。如日出地。彼時予有私記。未敢成書。所以冀天溪定科出耳。不圖老人即世。片言隻字俱付丙丁。哲人既逝。斯文恐湮。因於講次。綴輯前聞。參以管見。移易增損。成止科上下卷。詒贈後賢。尚亦小補。名貫義者。惟使止義理聯貫昭明。不致埋沒於註解家葛藤脚下去耳。或曰。然則是科特為智者功臣歟。答。予若講貫佛經時。亦單提契經義理示人。不能步趨智者註解。累累敘科於前。屑屑念註於後。為弘經也。敢佛祖功臣。庶非埋沒佛祖宗旨於後人脚跟下之罪人云耳。壬戌秋日嗣興天台教第五世比丘煲
作者:(唐)法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作者:杜顺
夫五教止观也者。华严初祖帝心尊者所造。且一乘十玄门也者。第二祖至相大师所撰也。偕释于大不思议经。而始起五教。乃立十玄。是显于无阂重重因陀罗珠网之宝册。示乎圆融隐隐锭光颇黎镜之玉章也。或日书林井氏袖彼二小策子来谓云。顷日雕刻入梓。因思欲及于遐迩。而卷轴至少。若别行者恐烦披阅。是故合集以行焉。因乞措一辞于卷首。繇旃应索书而为叙。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