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弘赞
識心達本。名曰沙門。具足三千威儀。受持八萬細行。今此日用一書。乃三千之樞要。八萬之妙用。出家進修之階梯。菩薩利生之慈航。苟階梯失。慈航乏。則自利剎他何有哉。舊曰毗尼日用者。譌也。毗尼即律。是五藏中之律藏。惟明比丘二百五十戒法。不說諸真言呪語。其間偈頌。多出華嚴諸經。呪語載之密部。然經律真言。各有宗旨。寧容混濫。以毗尼而自目哉。今本師在和尚。誠末法之砥柱。救世之良醫。註釋經律百有餘卷。兼閒呪語。至於華梵胡言。無不洞貫。悲末法之頹風。愍後代之罔聞。遂為重訂。目曰沙門日用。名實俱當。事簡理詳。雖云沙門。而諸在家清信士女。有受歸戒。菩薩法者。咸須行之。意欲七眾。於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有一毫之善。悉皆迴向法界有情。同出苦津。以圓菩薩六度萬行者也。今諸方毗尼日用篇末。復加古德警策之語。雖云不無少善。但古德之言。備載各傳。豈容渾入。自失毗尼之義。大呓浡芍
作者:弘赞
供天一法。本出金光明經修懺時。設供三寶諸天。然其檀場。惟安功德天座於佛左邊。道場若覺更安大辯四王座於佛右邊。若準新經。令畫天像。至於請時。位序主客尊卑。次則總請八部。後乃三請功德天。七誦天呪。以召天女。及其徒屬。以此天是道場法門主故。古師列十六諸天。後增日。月。龍王。閻羅。為二十。今人增至二十四。既無位座。亦失次序。若修懺時請。懺法中自有恒式。今雖非修懺。惟是設供。亦須知位次尊卑。論言行則功德大辯為尊。論主領則梵釋居先。茲按懺法。事當尊主。復檢新舊兩經。兼請八部。乃至風火水神。方合經旨。此不別列風等。以彼是八部所屬。請八部。即已兼之。中有雖非對揚。而皆赴集金光明會。愛樂大乘。流通正法。大有呵護之功。昔神煥法師曰。世人論天。或十二。或十六。或十八。皆準鬼神品增減。無拘也。今欲定尊卑。亦良為難。如鬼子母。羅剎也。豈當與大梵同列。有女名功德。男名散脂。今有以功德居上。梵釋次之。後列散脂鬼母。豈非失序。因檢討大藏。作諸天傳。隨位釋之。蓋天有主客。有男女。有本迹。有顯晦。梵王為三界主。帝釋為忉利主。四王為八部主。若功德大辯。但客寄耳。功德寄北天。大辯寄山澤。初無主領。茲所主客也。功德。大辯。樹神。地神。摩利。鬼母。並女質。餘則男身。所男女也。金剛密迹。五百徒黨。皆大菩薩。本也。現居神位。迹也。所本迹也。大辯對佛宜揚正法。雖位處客寄。身示女質。而言行則顯。或但作影響。不事敷揚。縱權有統主。現丈夫形。而言行則晦。所顯晦也。知此四端。可與言天矣。今按懺法。及天傳。條列於左。俾無失序也。
作者:弘赞
生死事大。迅速無常。學道人。當時刻以此為念。日月易邁。若弗云來。生者不修。死將奚具。饕餮陋習。誠為可恥。此溈山警策之所以作也。鼎湖。
作者:弘赞
沙彌有二。一形同沙彌。剃除鬚髮。未受十戒者。形相雖同。以無戒故。非真沙彌也。二法同沙彌。從師稟受十戒法者。此有三種。一從七歲至十三歲。名驅烏沙彌。以其年幼未堪別務。唯使驅遣烏鳥。免污食厨。亂僧禪定。令生片善。方消信施也。二從十四歲至十九歲。名應法沙彌。其於法相應。能執勞侍師。修習戒定慧也。三從二十歲至七十歲。名名字沙彌。其年滿二十。應受具戒。而根性暗鈍。或不能頓持諸戒。或出家年晚。由其年越沙彌。歲同比丘。位居十戒。故名名字沙彌。今揀形同。取法同也。學。是習學。初受沙彌戒。未能廣閱十律全經。研究精要。須先學此頌。為律關犍也。戒。即十戒律。儀。即威儀。軌。即軌則師範。此律儀是出世之軌則師範。故經云。波羅提木叉。即汝師。是也。頌者。葢述沙彌戒經。并事師法等文句。結之為頌。以便初學而[言*奉]誦之。按經論中。或以三十二字為一頌。或二十八字為一頌。或二十字為一頌。或十六字為一頌。今此儀軌。正以二十字為一頌。共成一百一十七頌。並述經律之言。非自臆見。以律是佛親制。尚非菩薩羅漢。小聖所堪。況容凡愚所敢僭議。
作者:弘赞
今此要略一書。乃雲棲大師。於沙彌十戒經等輯出。其義切要。而文簡略。以便初機沙彌習學。猶掌果。按沙彌有三品。一。從七歲至十三歲。名驅烏沙彌。其年幼未堪別務。唯令為僧守護穀麥。及於食厨坐禪等處。驅遣烏鳥。以代片勞。兼生福善。無致坐消信施。虗度光陰也。二。從十四歲至十九歲。名應法沙彌。其年正與二法相應。一。能事師執勞服役。二。能修習禪誦故也。三。從二十歲至七十歲。名名字沙彌。其年滿二十。應受具戒。或根性暗鈍。或出家年晚。不能頓持諸戒。雖年登比丘。位是沙彌。故名名字沙彌。品數雖三。而俱稟十戒。總名為一法同沙彌。若剃鬚髮。不受十戒。名形同沙彌。其形相雖同。由無戒攝。非五眾數。今揀形同。而取法同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