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维熙
这是一本描写五十年代的小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时年轻人的真实生活、真诚的人际关系;美丽的描写尽显东北的富饶,年轻人的激情热血,让人缅怀的纯真年代。小说选取独特的角度,从“文革”时期的一个监狱里发生的故事入手,正气凛然地揭露了十年浩劫时期是非颠倒,鬼蜮横行的黑暗现实。作者不是一般地揭露黑暗,事件的发展紧紧地与悼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联系在一起,因此,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有黑暗与邪恶,更有光明与正义。整个作品具有邪不压正的震撼人心的力量。这部中篇影响很大,此后评论界把揭露“四人帮”横行时期监狱生活的小说称为“大墙文学”,从维熙自然成了这一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由于生活环境的巨变和创作题材的转移,从维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已经与“荷花淀派”分道扬镳。不过,近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裸雪》,又让人们看到,早年“荷花淀派”文学的影响,在从维熙的心灵深处和笔下的字里行间,仍然生气勃勃地存在着。
作者:维熙
本书酷似一本回忆录,然而笔法沉重,多次力求历史的真谛。   有的篇章写史,不可避免涉及“反右”到“文革”那个特殊年代,作者在一次次流放中,经历了迫害、折磨,备受各种悲剧,也曾暂时栖息“桃花源”。有的篇章怀人,包括前辈名人、著名作家,也包括一起经历苦难的普通人。有的篇章写景,写域外名胜的壮美。也有的篇章哲思,对战争和人性、罪恶进行思考。这些文章以其深沉雄健的笔触,充满了对历史悲剧的沉思,除了悲情,他又能从平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发掘人性善,完成对人生苦难的超越。   《历史,从未这样》出自“语文一生”系列(全四册),是梁晓声、刘心武、李国文、从维熙潜心准备近十年的人文读本。
作者:维熙
《大墙下的红玉兰》发表于1979年,描写了主人公——原省公安局劳改处处长葛翎,蒙冤入狱,与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倒行逆施进行无畏的抗争,最后血洒大墙的悲剧故事。 小说通篇洋溢着激奋、慷慨、壮美的情调,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这部作品将艺术笔触首次伸向社会主义国家牢狱的大墙之内,写法制而涉及冤狱,以突破题材禁区的勇气,开辟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一个新的领域——“大墙文学”。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