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从义
余治平四年冬於郡西之妙果而寄講焉明年夏諸新學請事文墨消釋高麗師所錄天台四教于時權以霅川之科分節文之起盡散集諸部法言解釋義之綱要未逾二旬乃成三卷題目之四教集解焉艸創纔畢尚未琢磨便為學者傳寫流布世人咸將何晏集解致難而不曾以杜預集解為妨且儒之集解既存二說今之題目何必怪哉嗚呼管闚之局也而有斯惑焉今熈寧九年居大雲西院講訓之餘於是考覈霅川之科未為盡善矣遂乃自出科文一貼仍又檢校疇昔集解頗有疎略也故重修飾亦為三卷所患識見荒蕪辭理鄙昧未能發明聖賢宦奧聊且備于初學分其句逗而已遐方近處見茲再定之文不須復留未治之本也。
作者:从义
在因名始至果為終因果雖殊諦德無別圓頓上乘旨歸於此所以荊溪立於心要。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上句標指下句發歎天然者如天之然亦名自然問此與外道所計何別答外道所執已為三藏所破那忽同圓頓諦理復次應知若從破計須蕩自然破計雖爾理必自然是則自行乃遣執惰隨緣無妨作斯說也至於下文含生本具祕藏不顯由三惑覆亦應準今料簡顯示舉一例諸無勞委述。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
作者:从义
第一所傳部別例者總指一部以為圓頓佛乘正行之大體也。大意文初雖有數處三止結但泛爾借名結義非即為三種行相以大意中文略意廣故用三一收束結撮。應知部內意唯在頓。故序中云大意在一頓。以略冠廣不可差殊。又示處中云圓頓文者如玉泉寺所記。下文雖有四教八教思議不思議相待待皆為顯於圓頓一實。故大車文中以思議相待等而為僕從實相妙理以為車體無漏妙以為白牛自餘諸法皆莊嚴具。故知此部更無他趣
作者:从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作者:从义
摩訶止者法華之妙行也止義例者妙行之輪輗也傳止之道而不明義例者則妙行傾覆也昔天台智者稟之於鞄[悟之於道場說之於玉泉付之於章安自章安至荊谿師資道契德音莫哚嵋郧鍥銎б娔媛氛撆d背我天台朋他賢首抑根本之純妙以為漸圓揚枝末之兼麤名為頓頓紊化源尤樟t學故法華之妙行或幾乎隱矣噫道之未喪存乎哲匠是以荊谿尊者嘅茲詭亂乃作輔行傳弘決及義例等文息蕩僻見昭顯妙行於是迷津識濟佛乘載脂故摩訶止由荊谿而大振於世也人到于今咸受其賜然輔行則披其細目義例乃結其大科意令學者推此條例討論輔行研修止會通妙乘運眾寶之大車遊於四方直至道場耳故知傳止之道而不明義例者則妙行傾覆也余以元豐三年歲次庚申遷居安固寶積教院明年休夏將啟止而門人請曰夫金剛錍者點示有情之性徧不隔於艸木瓦石明無情之有性也而寓言記已解之十不二門者收攝法華之十妙顯一部之經旨令妙理以昭明也而圓通記已釋之止義例者總括止之文粹明所傳之心印皎在於目前也而未聞有記況數百年以來斯文存而不講今雖欲學止仍患關節靡通敢希指授用袪暗滯余聞此請遂無以辭於是乃詳究文勢出科一貼尋以講閱事煩未遑申剖逮七年甲子歲莫春月上巳日始暇纂集止輔行綱要之文隨科對顯至中秋下弦乃得畢功既而題曰纂要又復均成六卷因為訓於門人之請乃廣建立一家之道吾宗後學不可以輕視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