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收录时间: 2021-07-22 19:47:50
全书分为绪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现代史、结论六篇,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从远古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历史大势、制度沿革、文化发展。在形式上一改长篇大论的说教,篇篇短小精干、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内容上不仅条理清晰,而且极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是吕思勉最为通俗的一部中国通史。
阅读源
联系站长索引该书籍 交流群:389887808
ID 源名 最新章节 状态 响应时间 操作
热门小说
作者:岑寨散人
作者:卓牧闲
重活1996,记忆支离破碎,宛如庄周梦蝶。挤牙膏似的想起一点是一点,处处抢占先机。同样的起点,不一样的经历,且看韩博的警路人生。新书《朝阳警事》上传,恳请各位书友支持!(欢迎加入)(订阅书友验证加入)
作者:不是蚊子
病秧子陆铮精血浇灌体内天珠,破一层,得医皇经治百病;借助九阴绝脉之力,破二层,获化神诀定生死;天珠十二层,助其逆改天命,识阴谋,斗权势,横扫热血都市,成就遮天狂医。
作者:文抄公
神秘复苏,诸神黎明,一定是好事么? 伴随着灵气复苏所带来的,还有……无解之恐怖! 一个奇异的姓氏、一个穿梭两界的灵魂,一段神秘的史诗……
作者:永恒之火
这是一个读书人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   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   秀才提笔,纸上谈兵;举人杀敌,出口成章;进士一怒,唇枪舌剑。   圣人驾临,口诛笔伐,可诛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   此时,圣院把持文位,国君掌官位,十国相争,蛮族虎视,群妖作乱。   此时,无唐诗大兴,无宋词鼎盛,无创新文章,百年无新圣。   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子弟,被人砸破头后,挟传世诗词,书惊圣文章,踏上至圣之路。   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推荐小说
作者:鸿恩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下来无数脍炙人口的故事。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风云人物的功过是非,历史事件的波诡云谲,除了能增长后人的见识,无不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本书在编撰时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故事、战争故事、英雄故事、名人故事等。我们站在还原历史真实的角度,尽量避免冗长的叙述,采用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来诠释历史,展现智慧,尽量做到内容丰富、有趣,易于阅读和理解。这些故事里,既有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战争大场面,也有绵里藏针、斗智斗勇的小细节,基本囊括孩子们应该了解的全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作者:吕思勉
本书是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史学泰斗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深度解读中国历史,全面呈现五千年泱泱大国的时代风云。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本书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
作者:鲁西奇
运用“空间”的观念与方法,思考“空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空间结构,可称为“空间维度下的历史分析”。全书分为“区域多样性”、“核心与边缘”、“城市与村庄”三大部分,分别讨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中国历史发展的五条区域性道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变动”、“王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内地的边缘”、“‘边缘’的‘核心’”、“权力与城市空间”、“乡村聚落形态的演变及其区域差异”等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回答“统一、多元中的中华帝国是如何可能的”这一宏大命题,得出了一些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认识。
作者:李凭
本书是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凭编写的一部中国古代文论名篇选集。全书按照内容共分为八个单元,即:封建礼制、统一大势、布衣将相、经济贸易、朝政积弊、盛衰兴替、原道论术和历史学说。所选文章都是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人物与事件、制度与规律加以论说的文章。同一单元所选文章繁简互参加、难易相见。为降低阅读难度,各篇文章都有详尽的解读、注释和译文。
作者:王志刚
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本书以中国历史先后顺序为主线,详细介绍了近200个知识点,呈现给读者。本书脉络清晰,以朝代先后为序,选取这个时期有价值和意义的事件向读者一一叙述。本书条理清晰,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可读性,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
作者:冀朝鼎
本书强调水利系统对中国历史的经济区影响,以及与政治区域发展变化的关系,论证了中国统一与分裂的经济基础和地方区划的地理基础。在书中,作者假设农业社会结构凝固、水利建设服从于统治目的以及认定气候对水利工程无决定性影响等,开创性提出了“基本经济区”这一概念,同时还大致按照中国历史上经济中心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过渡的时间顺序,分析作为国家一项职能的水利事业的发展与作者所提出的“基本经济区”的相互关系。此外,本书还分析了海河流域的开发,黄河流域的土壤侵蚀,江南围田的利用及山区土地的利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