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收录时间: 2020-06-22 00:16:34
《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二篇,为道家经典《老子》的重要注解与阐释著作。先秦法家本为极其凌厉之学问,多有真切喜人之处,而道家老子之深邃精奥则远过其他诸子。凌厉之法家与深邃之道家更本出于一脉相承,故学者有“道生法”一说。而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惜学界于此二篇尚留意不够,故稍整理,以便观览。
阅读源
联系站长索引该书籍 交流群:389887808
ID 源名 最新章节 状态 响应时间 操作
热门小说
作者:顾染锦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众人笑:瞎子配残废,天生是一对。 却不知她手握失传丹方,能练绝顶丹药;家养神级萌宠,天下独一无二! 更可怕的是她家残废王爷—— 一肚子的腹黑坏水,外加逆天修炼体质,秒杀一众天才。 白天坐轮椅,晚上却缠着她要亲亲、抱抱、举高高……
作者:岑寨散人
一边是高冷女神,一边是霸道御姐。两个同样身世成谜,水火不容的女人让他左右为难。而因为他引发的争端缓缓展开,一步一步走向更深层次的秘密……
作者:禹枫
天蛮大陆,武道昌盛。 少年苏逸携万妖逆袭崛起,临驾一个个万年世家大族之上,迎娶白富美,走上异世巅峰,朝向太古神祇之位!
作者:鱼人二代
杨明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某一天,他收到一份礼物,一只神奇的眼镜,从此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作者:阎ZK
世之反常为妖 物之性灵为精 魂之不散为诡 物之异常为怪 司隶校尉,旧称卧虎,汉武帝所设,治巫蛊之事,捕奸滑之徒。 全球范围内的灵气和神秘复苏,人类摸索着走上修行道路,潜藏在传说中的妖精鬼怪一一浮现,阴影处仍旧有无数邪魔晃动,一间无人问津的博物馆,一面汉武帝时期的刻虎腰牌,让卫渊成为当代最后一位司隶校尉,带他前往古往今来诸多妖异之事。 古今稀奇事,子不语怪力乱神,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姑且斩之。 一柄八面汉剑,斩尽魑魅魍魉。 生死当定,天道存心。 当最后卫渊终于能在和平岁月里,躺着木椅眯眼晒太阳的时候,背后的博物馆里已经封印了无数的妖魔鬼怪。
推荐小说
作者:王弼
本书由三本相对独立的著作合并而成。内容主要包括对王弼在其注释中所用的解释学方法的分析,王弼《老子》本及注释的批判性版本和“推论性”翻译(即通过王弼的注释解读《老子》的文本),以及对作为王弼《老子注》核心的哲学问题的分析。通过审慎地重构王弼的《老子》本及《老子注》,《王弼《老子注》研究上下》探讨了王弼作为一个学养深厚的注释者的注释技艺。在将王弼《老子注》置入与其他竞争性注释并存的语境、并抽绎出这些竞争性注释的解读方式的过程中,《王弼《老子注》研究上下》呈示了理解《老子》的众多路径:从根本性的哲学创作、特定的政治理论到长生术的指南,以及在如此众多的路径中王弼的哲学取径所达至的高度。
作者:戴震
问:《论语》曰:“性相近也,习相近也。”朱子引程子云“此言气质之性,非言性之本也。若言其本,则性即是理,理无不善。孟子之言性善是也,何相近之有哉?”按此,似《论语》所谓性,与孟子所谓性者其指各殊。孔子何以舍性之本,而指气质为性且自程朱辨拼别孰言气质、孰言理,后人信其说,以为各指一性,岂性之名果有二欤。曰性一而已矣。孟子以闳先圣之道为己任,其要在言性善。使天下后世晓然于人无有不善,斯不为异说所淆惑。人物之生,分于阴阳气化,据其限以所分谓之命,据其为人物之本,始谓之性。后儒求其说而不得,于是创言理气之辨,其于天道也,先歧而二之,苟知阴阳气化之为天道,则知性矣。(一)
作者:王弼
《周易略例》,《周易》义释本。具体成书年代不详。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的著作。为王弼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一组论文,共7篇。《周易略例》有《四部丛刊》影印宋本,《汉魏丛书》本等,有唐邢的注释,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录存了邢的全部注文。
作者:林弼
臣等谨案林登州集二十三巻明林弼撰弼字符凯龙溪人元至正戊子进士为漳州路知事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官至登州府知府弼尝与王廉同使安南以却赆金为太祖所器生平著作有梅雪斋稿使安南集是集总名登州盖彚而辑之者凡诗七巻文十六卷其使安南集宋濂曽为之序称其文辞尔雅王祎亦尝赠以诗与之唱酬其墓志即王廉所作称其诗文皆雄伟轶宕清峻之语夐出尘表盖明初闽南以明经学古擅名文苑者弼实为之冠也弼又名唐臣以时禁国号名氏遂仍旧名是弼本初名唐臣乃其改名朱彝尊明诗综则云弼初名唐臣当由宋濂序谓唐臣更名弼致误然宋序未尝言初名也至弼改名既久而原本之首尚署为林唐臣撰则无所取今仍署弼名著之録焉
作者:昙无谶
佛教典籍。又名《佛本行经》、《佛所行赞经传》、《佛所行赞经》、《佛本行赞经》、《佛所行赞传》。古印度马鸣著,北凉昙无谶译。5卷。叙述私家牟尼一生事迹,把宗教故事、宗教理义用诗歌形式巧妙地表达出来,在印度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汉译异本有南朝宋宝云的译本,7卷;另有藏译本,内容与汉译大致相同。此外还有梵文残本传世。1893年初次刊行。现已有现代汉语译本。
作者:(清)松滋山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