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94、来一碗炸酱面,一个酱骨头(第1页/共2页)

    从西天口胡同往陆老头的小饭馆,要走十来分钟。

    北方干燥,对于孟时这个南方人来说,四九城的夏冬都让人不舒服。

    除了雪,他对于这座城市的气候,再没有半点喜欢。

    虽然前天夜里下了雨,时令也过了暑,但天气依旧热,地面也是干干巴巴。

    时隔两个月,又站在这个胡同口。

    对于胡同来说,一切和两个月之前没有差别。

    对于孟时来说……

    “西天口?”陈与站在胡同口,看着嵌在墙上的石板。

    板子上浮雕着胡同的结构,阴刻的胡同名被漆成红字。

    他的反应和孟时第一次来时差不多,大抵都是一种想法——这什么破名字。

    “上西天”这个词大概全国人民的理解都一样。

    孟时上次来,心里想着,这倒霉名字,透着一股子要去极乐世界往生的味道。

    这次他琢磨,“西天口”似乎有那么几分耐人砸吧的滋味。

    如果真的有西天,人在这西天口,是不是前望能看到西方极乐,回首又能看到来时的路。

    孟时感觉自己的心境和上次来不一样了。

    又一想,前往极乐,回首来路,这尼玛不是地府“望乡台”?

    良载阿公给阿爷做法事的时候,用桌椅板搭了个道场,里面便有“地府”,他作为孙辈,还拿着香上过“望乡台”。

    嘿。还是别琢磨了,不然又得回夭山待着。

    算了算了。

    老宅修好了。

    大伯二伯也没把屋里值钱的东西分去卖。

    阿嫲自己能做饭,还有年哥照看,都挺好。

    至少阿爷生前维系的家,没随着老宅倒塌,这也就够了。

    孟时提溜着装相机的小包,脚步轻快的往胡同里走。

    上次来本是打算拍个探店的vlog。

    前面在胡同里的“垫场”拍好了,后面到店的“正戏”却随着《记忆里腐烂的故里》走了样。

    今天说什么也要给补上,再把两段剪一起,也就圆满了。

    陈与看孟时径直往里走,紧赶两步和他并肩,“大导演你一个电话就有时间?还让人往胡同里钻?”

    “不然我在酒店定个房间,把你洗干净送过去?”孟时沿着墙根和树荫走。“这是他爹的店,聚一聚多好。”

    “拍电影的片酬不少吧,我看网上光漏税就能漏八亿,也是尼玛离谱。”

    “得了吧,你这种最多就一天二百块钱,再给一盒饭,别想有的没的了。”

    “我就随口这么一说,你说导演是不是天天睡女演员。”

    “人还睡男演员、女经纪人、发盒饭的也不放过。”

    “睡发盒饭的老头干啥,哈哈哈。”

    俩人没和电影圈的人打过交道,对于演员、导演的了解,都是基于偶尔看到的八卦。

    而且他们平时对这方面也不关心,能入眼记住的也只有“潜规则”了。

    于是便开始胡说八道。

    犹如两个老农在地头议论皇帝,说的净是些大白馒头吃到饱,下地用金锄头的“胡话”。

    说的俩人自己都发笑。

    西天口胡同和烟袋斜街这类旅游步行街不同,这算是条居民胡同。

    很难得的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气息,特有的胡同文化。

    往里走,路不宽,人也不多。

    下午两点还差那么点。

    孟时领着陈与到了小馆子。

    他一打眼,瞅见一直没有名字的饭馆,小门脸上面,正当间的位置多了个匾。

    匾上有模有样的扎了红绸花,看着还挺喜庆,除了没有花篮,倒像是一家刚刚开张的饭馆。

    孟时走到店门口。

    这个点太阳直直的挂着,他眯缝眼瞧,不知道哪天,但一定就在这俩月间,刚上的匾。

    木质,红底,上面用金字写着——图一乐

    孟时一看这三个字,不由乐了。

    “老头,你说人活一辈子究竟图的啥。”

    “人活一辈子图啥,归根结底还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的开心最重要。”

    可不就图一乐。

    孟时看一眼,就打心眼里喜欢这招牌。

    之前一直觉着老头这馆子,没名字挺好,现在感觉再没比这更好的名字了。

    他掀开门帘子,冲里大声喊,“一碗炸酱面,一个酱骨头。”

    陈与见这货点单就点一份,刚想拿脚踹他,就看见店最里的那张圆木桌,已经坐了两个人。

    他便把脚收住。

    陈与看见两人,孟时自然也看见了。

    这两人其中一个他认识,虽然没见过面,但看过百科上他的照片,是陆成康。

    另一个看着很瘦,脸颊有些凹陷,看着约莫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孟时可以肯定自己不认识。

    陆成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