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卷:第三卷:执政一方 第三章:多方会谈(1)(第1页/共3页)

    多方会谈同样在河边进行,杨志远见河边草儿青青,流水潺潺,头上蓝天白云,周边碧绿一片,一派夏的灿烂,突然有了想法,会谈就在河边进行,此处视野开阔,河边有大枫树可以遮阴,山野之间,悠悠风清,倒也不觉炎热。置于天地之间,大家心清气爽,肯定要比宗祠祠堂那种压抑的环境要好。

    对于杨志远的这个建议,大家都没什么意见,黄青海和村干部很快就把枫树湾的乡亲们请到了河边。枫树湾的乡亲这次来的都是长者,在宗族说得上话。

    杨志远终于知道孟路军所说的那个妇人是谁了,尽管乡下的穷苦让她黑瘦黑瘦的,杨志远一眼还是让出了她的模样,徐菊。一个中学时代让杨志远刻骨铭心的女生。

    杨志远认出徐菊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是空的,脑中一片空白。他怎么都不会想到会在这个叫枫树湾的山村遇上她,难怪她当年一休学就渺无音讯,原来她远嫁到了与新营相隔数百公里的社港。

    杨志远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说:“是你啊,老同学,十多年了,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怎么样,还好吧?”

    徐菊不咸不淡,说:“乡下人的日子,还能怎么样,就这样咯,还不都是为了生活而活着。新营是这样,社港也是如此。”

    乡亲们的苦,杨志远感同身受,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沉默了一下,他说:“徐菊,你放心,日子会好起来。”

    徐菊反问:“会吗?”

    杨志远肯定地回答:“会的,一定会好起来。”

    徐菊说:“既然如此,我有一事想请问杨书记,既然知道乡亲们的生活疾苦,为什么政府还要克扣乡亲们的征地款,这可是乡亲们今后的棺材本啊,政府就这样肆无忌惮,下得了手。”

    杨志远自然不能说这是上届班子的问题,与己无关,杨志远说:“徐菊,人都会做错事情,政府也会犯错,政府部门克扣乡亲们的征地款,这件事做的是不地道,有失厚道,这事我会代表政府给乡亲们赔礼道歉,错了就是错了,再怎么狡辩还是错了,事实胜于雄辩。”

    徐菊追问:“政府做错了吗?”

    杨志远点头,说:“错了。我希望乡亲们能给政府一个更改错误的机会和时间。”

    徐菊说:“会改吗?”

    杨志远斩钉截铁,说:“肯定会的。这点无需置疑。”

    徐菊看着杨志远,问:“你还是以前的那个杨志远吗?你还值得我徐菊为之信赖吗?”

    杨志远反问:“那你认为呢,我杨志远现在还值得你徐菊相信吗?”

    徐菊摇头,说:“我不知道。但我从心里希望你杨志远值得我相信,如果连你都不值得我相信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相信的了。”

    杨志远动情地说:“徐菊,我杨志远可以忘记许多的事情,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读高中时干饭伴凉水的日子。我现在在家里还有用凉水伴饭的习惯,我不否认现在已经找不到当年那种悲凉、无助、彷徨、无望的感觉了,但至少这会让我时时记着我是谁,我来自何处,时刻提醒自己做人不能忘本。”

    徐菊点点头,说:“你回杨家坳带领乡亲们致富的事情我听同学们说到了,我在想一个不忘本的人应该还值得让我相信吧。”

    杨志远说:“徐菊,相信我好了,给我些时间,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杨志远和徐菊的这番对话,是在会谈前进行的,徐菊先到,乡亲们还没有到齐。杨志远和徐菊站在树荫下,朱少石和孟路军就站在一旁,杨志远和徐菊的对话两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就在这说话之间,乡亲们已经到齐了,霍亚军走过来请示,说杨书记,乡亲们都到齐了,是不是可以开始了。徐菊看了杨志远一眼,不再多说,回到了乡亲们中间,在一块大卵石上坐了下来。

    杨志远很明显地感觉到了徐菊的变化,如果说中学时代的徐菊给杨志远的感觉是一朵开在角落里芬芳自知的小花,那么现在的徐菊给杨志远的感觉就是多了一份成熟和睿智。这大概就是经过生活历练后的结果。

    会谈开始。

    杨志远首先向乡亲们赔礼道歉,同时也向朱少石表示歉意。声明‘社港群体事件’的发生错不在乡亲们,也不在朱氏能源,而在政府,如果没有政府胡乱作为在先,也就没有后来一系列困扰枫树湾乡亲和朱氏能源的事情发生。

    杨志远态度诚恳,躬身向乡亲们和朱少石道歉。杨志远此举让朱少石一时不知所措,朱少石连连摆手,说杨书记礼重了,此事错不在你,岂能让你担过。杨志远还是那话,错了就是错了,该担当的就必须担当。

    徐菊代表乡亲们说话:“既然杨书记都承认政府有错在先,那么杨书记,我们枫树湾村几名正在上高中的孩子因为参与了上访,被记录在档,留有污点,此事是否恰当?是不是可以让政府部门消除孩子们档案里的记录,免得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这是杨志远不知道的,他望了孟路军一眼,说:“孟县长,这事情你可清楚?”

    这件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