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收录时间: 2020-06-22 00:16:38
阿难说。闻如是。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佛告阿难。有人奉佛从明师。受戒不失。精进奉行所受。朝暮礼拜恭敬燃灯斋戒不厌。心常欢欣善神拥护所向谐偶百事增倍。为天龙鬼神众人所敬。后必得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也。有人事佛不值善师。不见经教信意不坚。亦有戒名违犯正律。既无形像亦不烧香然明作礼。恒怀嗔恚恶口骂詈。六斋不持杀生趣手。不敬佛经持著杂物弊箧之中。或著妻子床上不净之处。或持挂壁无有床坐棚阁。与世书无异。若有疾病了不念佛。便呼巫师卜问祠祀。请乞邪神。天神离远不得善护。妖魅日进恶鬼屯门。令之衰耗所向不谐。现世罪人非佛弟子。死入泥犁百毒掠治。魂神痛酷不可得言。愚人[夢-夕+登]瞢不能自思。先行无功还怨天地。责圣咎天迷谬乃尔。甚为愚痴遂为三涂所见缀缚。夫人得道皆从善生。经戒自御心身口。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得渡河渊。有能守信室内和安。现世有庆福追自然。行之得报非神授与。若人不信不持经戒。后生转剧。善恶逐人如影追形。勿作狐疑。自堕恶道。求脱良难。谛信不犯。所在常安。
阅读源
联系站长索引该书籍 交流群:389887808
ID 源名 最新章节 状态 响应时间 操作
热门小说
作者:六如和尚
当主角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宋青书,边上躺着周芷若,外面竟是金庸十四本小说的大乱世!不成为第一高手,自己怎么能比韦小宝活得更幸福!
作者:曾经的青柳
传说,青帝所至之处,芳草如茵,百花怒放, 传说,青帝挥手间,枯木回春,肉白骨而医生死, 他的名字叫句芒…… 一次偶然的车祸,一块古怪的花盆残片,引领着慕容纤纤打开仙境之门! 一段优美的神话就此展开…… 推荐本人完本作品:《创神传奇》《新一品修真》《凤临异世》《飘泊在异界的日子里》《唐朝好媳妇》
作者:洛山山
“爸爸,我要吃饭饭!” 一觉醒来,来到平行世界的刘子夏,多了个亲的不能再亲的闺女。 为了让女儿吃饱饭,为了让女儿住大房子,也为了让女儿她娘回来…… 刘子夏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 好在刘子夏带着一个世界的文娱信息,这些压力,似乎不存在啊? 面对那些文娱大佬,刘子夏表示: “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作者:岑寨散人
一边是高冷女神,一边是霸道御姐。两个同样身世成谜,水火不容的女人让他左右为难。而因为他引发的争端缓缓展开,一步一步走向更深层次的秘密……
作者:隔壁家的小哥哥
多年前被父亲和弟弟陷害毒杀爷爷,锒铛入狱。多年后,成为战帅,带着兄弟的骨灰回到天海,势要查清当年的真相,还自己一个清白。
作者:文抄公
神秘复苏,诸神黎明,一定是好事么? 伴随着灵气复苏所带来的,还有……无解之恐怖! 一个奇异的姓氏、一个穿梭两界的灵魂,一段神秘的史诗……
推荐小说
作者:弘赞
今此要略一書。乃雲棲大師。於沙彌十戒經等輯出。其義切要。而文簡略。以便初機沙彌習學。猶掌果。按沙彌有三品。一。從七歲至十三歲。名驅烏沙彌。其年幼未堪別務。唯令為僧守護穀麥。及於食厨坐禪等處。驅遣烏鳥。以代片勞。兼生福善。無致坐消信施。虗度光陰也。二。從十四歲至十九歲。名應法沙彌。其年正與二法相應。一。能事師執勞服役。二。能修習禪誦故也。三。從二十歲至七十歲。名名字沙彌。其年滿二十。應受具戒。或根性暗鈍。或出家年晚。不能頓持諸戒。雖年登比丘。位是沙彌。故名名字沙彌。品數雖三。而俱稟十戒。總名為一法同沙彌。若剃鬚髮。不受十戒。名形同沙彌。其形相雖同。由無戒攝。非五眾數。今揀形同。而取法同也。
作者:义天
將釋此經略開十門一明教起所由云云十隨文解釋初教起所由者先總辨後別顯總者夫大教之興因緣無量云云次別顯者略提十義以明無盡何者為十由法爾故願力故機感故為本故顯德故顯位故開發故見聞故成行故得果故云云六顯位故者為顯菩薩修行佛因一道至果具五位故此亦二種一次第行布門十信十解十行十迴向十地滿後方至佛地從微至著階位漸次二圓融相攝門一位中即攝一切前後諸位是故一一位滿皆至佛地此二無礙廣如下文諸會所說云云九成行故者為示此普法令諸菩薩成普賢行一行即一切行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具足慧身不由他悟又云菩薩受持此法少作方便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此亦二種一頓成多行二徧成普行並如下說
作者:智旭
出家受十戒者名為沙彌此翻息慈息世染之情以慈濟羣生也又云初入佛法多存俗情故須息惡行慈也唐三藏云室利摩那路迦此翻勤策男寄歸傳云授十戒已名室羅末尼譯為求寂沙彌二字古訛略也今但約所翻三義釋之初息慈者息見思惡修生緣慈藏教沙彌息見思惡修法緣慈通教沙彌次第息三惑修三慈別教沙彌一心圓息三惑圓修三慈圓教沙彌次勤策者精勤策勵出分段生死藏通沙彌精勤策勵出變易生死別圓沙彌三求寂者求偏真涅槃藏通沙彌求大般涅槃別圓沙彌又盧舍那翻淨滿惡無不息故淨慈無不行故滿是沙彌戒即盧舍那真因也又涅槃以不放逸為食勤策即不放逸義是沙彌戒即大涅槃法食也又寂即本覺之理求即始覺之智始本合一名究竟覺是沙彌戒即究竟覺之通衢也又惡本性空慈……
作者:行舟
性一而已。又言相何也。性內也。相外也。相不言外之境。而言內之識。則相亦內也。外境觸之而不動。豁達為空者。猶易託之。而內識之所留。細微流注。發不及知。雖深造之後。常致嘆於習氣之難除。命根之未斷。斯言性之家。不可不加察也。然而耑言相者。往往逐流末而騖焉。力徒困於筭沙計。或窮於鑽紙。曷思古人著唯識之論。是諸相者。宜有乎。宜無乎。凡所有相。皆是虗妄。則欲期無相。於相求之乎。抑於性求之乎。求之於相。緣八識而有百法。求之於性。轉八識而為四智。世之逐相者多失之。而見性者。又未嘗。相而問焉而為之。通則分幟而爭之。終不可止。斯重嘆矣。虗舟禪師。宗嗣福嚴。而仍研精教典。取唐奘師八識規矩頌。特為之註。註所言相。非能與人殊。而引而發之。終歸於性。使覽者知悟。施子易修。徐子敬可讀。而美之梓之以傳。噫其有裨也夫。
作者:善月
今搜求現未建立圓融不弊性無但困理壅故於性中點示體徧傍遮偏指清淨真如尚失小真佛性安在佗不見之空論無情性之有無不曉一家立義大旨故達唯心了體具者焉有異同若不立唯心一切大教全為無用若不許心具圓頓之理乃成徒施信唯心具復疑有無則疑己心之有無也故知一塵一心即一切生佛之心性何獨自心之有無耶以共造故以共變故同化境故同化事故。
作者:宗印
初出經文者三千是不思議妙境金錍云指的妙境出自法華山家學者無不知由法華開顯故也理固然矣仍須精究只緣法華開顯二乘作佛十界互具是故三千之法一念頓圓法華獨妙也如荊谿云二乘得記一代教門彰灼唯此請搜撿大藏方驗有所歸此義淨覺得之雜編云大師依妙經十如是文并大經大論立三世間總而言之名三千世間金錍乃云雖則通依一切大部指的妙境出自法華應知法華已前諸大乘經雖說諸法實相且非彰灼談此妙境以未開顯聲聞緣覺及偏菩薩九界十如具佛界十如故文或破淨覺不合以開權議三千所出以經中十如是顯實故今不然妙境出法華乃金錍所判自釋云由前四時兼但對帶故推功法華豈非功由開顯無兼帶耶由十如是一經三周開權顯實正體若非開權顯實豈能互具互融乎或破淨覺貶於昔圓不彰灼談妙今不然昔圓互融且是通說不開顯二乘故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