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倭岛杀戮 第三十章 悟(第1页/共2页)

    更新时间:2013-09-01

    林泉不知道全世界都在因他而动,他只是一步一步漫步在不知名的大街上,甚至没有注意身边是否有人经过,此刻,他的所有心思都沉在了某种状态之中。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心思复杂又单纯,念头每时每刻都跳跃不定,会因为某一些人和事产生相应的,无数的思想。

    在完成某一种追求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有的人会感觉到满足,有的人会感觉到失落,有的会感觉“哦,不过如此……”的平淡等等等等。

    林泉也是一样,他原本得到了佛祖遗泽,又在青莲那里学到了修神的方法,这对于无数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他并没有那种觉悟,甚至成为了神祗之后,也没有,因为他的心,还是一个普通青年的心。

    力量与心,这是个相连又相分的两个东西,力量可以让心变的失去方向,心可以让力量变得更加完美。

    世俗武林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身如无舵船。”

    世俗普通拳法和内在功夫都有如此一说,何况比世俗界拳脚厉害万分的修炼界神通,力量?

    所以“心”在修炼途中,起到了“定乾坤”的作用。

    “心”是什么吗?

    “心”就是境界!

    从青莲被杀之后,林泉的“心”被刺激,从而有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过去遵纪守法的小青年,变得心坚似铁,心里只存一个念头,“阻我复仇者,死!与凶手有关者,死!”

    如今仇已报,恨已消,卸去心头万斤巨石,如此大愿完成,他心中自然满足无比,心一下子仿佛变得活跃了起来,纯净起来。

    而随着漫步行走,踏踏踏的脚步声,他进入到了某种空灵状态。

    悟!

    悟道!

    这是一个很飘渺的东西,它没有任何定性,无法用什么词语来解释,一直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哪怕是圣人门徒,这个“意会”也只能自己悟。

    修道之人,只有有悟性才能走的更远,成就才能更大。

    传说天地灵猴孙悟空,就是极有灵性,极有悟性,才会在菩提祖师的“灵台山,斜月三星洞”打扫卫生,做了七年环卫工人之后,才得传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这也就是孙悟空,要是别人谁能有如此悟性,会想到在自己后脑门弹三下,就是要自己三更时分,从后门进入祖师禅房?

    但孙悟空就想到了,这就是悟性,这就是灵性。

    当然,看“西游记”的各位要是看过原著,再仔细品味一番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孙悟空也是被算计了而已。

    他不过是菩提祖师的一颗棋子,利用他祸乱天地,后来再引进佛门,可以说“西游记”从头到尾都是佛门的一个宣传广告而已。

    要是菩提祖师真心想收孙悟空当徒弟,怎么可能只教他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怎么可能只教了两个晚上?

    七十二变是什么神通?这纯属是一个惹是生非,鸡肋的神通。它只能变化,既不是攻击类神通,也不是防御类神通。

    筋斗云呢?这个说白了,就是个逃跑的玩意儿,一跟头十万八千里,也不是攻击,防御的神通。

    最最不能让人容忍的是,菩提祖师居然没有给孙悟空半点法宝!这不是扯淡吗?就是一个小道童下山,师门也会给点护身法宝之类的,可孙悟空没有,半根毛都没从菩提祖师手里拿到。

    上古时期,天地灵气浓密,天地灵物无数,你菩提祖师好歹也是三界有数的人物,教徒弟怎么可能会如此?太蹊跷!

    但这些不提,我们就孙悟空的悟性而言真不愧是天地灵猴。

    但悟性这东西,不是谁都能像孙悟空那样的,更多的都只是靠长年累月,或者从某些大事中领悟些东西。

    所以,一般修道,悟道有两种。一种是随自然而悟。这是一种需要漫长的时间与人生经历积累而成,在世间里慢慢领悟,或是修行上的,或是生活上的,或是情感上的等等,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

    还有一种就是人生经历大灾大难,心灵受到很大的刺激,从而进入到另一种状态,如果心灵最后如能回归本性,或者解脱,就会有很大机会悟道,领悟一些东西,当然要是不能回归本心,迷失了,那下场都会很凄惨,或死,或残,没有例外。

    前者如天边流云,自然而然,虽然缓慢但胜在安全无比,堂堂正正,乃是绝大多数修炼者都走的道路。

    后者如火山迸发,凶猛,炽烈,危险重重,乃是剑走偏锋之法,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万劫不复之地,却胜在时间常常会很短。

    林泉就是后者,如今诸事已了,心性回归,心境圆满,使得他进入到了一种状态。很难说具体是什么,却又让他的心灵,思想升华,不知不觉中在脱变。

    林泉闭着眼,漫步在大街上,一步一步前行,虽然一直闭着眼,但没有撞见任何物体上,他的心头仿佛在发光,映照身外一切。
上一页 下一页